李斯佩克朵你是我女神。。
简评
【剧透警告 —— 不过她的小说也没什么可剧透的】
花了两周多的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了她的三本中短篇,《星辰时刻》,《濒临狂野的心》与《G.H. 受难曲》,每一本读起来都极痛苦又极享受。从阅读体验这点上来说的确同卡夫卡挺相近,但除此之外我并不认为把李斯佩克朵概括为「男版卡夫卡」是公平的,无论是文本的质地,还是给人的印象,她都与卡夫卡迥然不同。卡夫卡的文本是冷硬的,下沉的,是低血糖发作的眩晕;而李斯佩克朵的是空灵的,弥散的,是高烧不退的幻觉。
虽说《受难曲》是我读的最后一本(哇,还有劲爆美食剧情)并且《濒临》我也非常喜欢(约安娜你带我走吧),但我还是想把书评留给《星辰时刻》。这是李斯佩克朵生前的最后一本书;就像她在那场唯一流传下来的访谈中所说的,她正「在坟墓中说话」。
这本书千万不能拿来做情节概括,因为一两句话就能说完。填充故事的,是大量的呓语,谵妄,喋喋不休,反复横跳,的确像是亡者的低吟。我眼见玛卡贝娅的死亡,她是不幸的约安娜,更加不幸的 G.H.。她不经历人生,而是人生流经她。一个完全透明的、无底的容器。死巷尽头的一株龙爪茅。既然如此,我们能说一个不知不幸为何物的人「不幸」吗?
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许是《星辰》与其他两部我读过的作品间的最大区别。李斯佩克朵痛苦又轻松地写道,是的,她是「不幸」的。
她的不幸在于,她是一个人。她属于那个「固执反抗的渺小种族」,而这一点居然在她死时才得到证明。一切的一切,苍白的,空虚的,贫瘠的,麻木的,晕染成「出人意料的红与丰富」的鲜血,奔汇入未来鼓噪的「诉求权利的呐喊」。我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知怎得强烈地浮现出高中(是高中吗?还是初中)学过的课文《记念刘和珍君》。是因为血吗?还是因为,玛卡贝娅看似意外的身死,实际上是一声反抗的尖啸呢?
李斯佩克朵的身影就这样和玛卡贝娅重叠。这位抽烟时睡着导致右手残疾的,靠卖文独立养活两个子女的,饱受卵巢癌折磨而去世的,「在坟墓中说话」的人,她感到自己的整个一生是一次巨大的胃部恶心,但人们却称她为天才。临死之前,她吐了出来,吐出的东西「不属于身体」,是「辉煌的物事」,是「一千个角的星星」:这就是《星辰时刻》。
(爆炸!)